【古籍摘要】
1.《嶺南采藥錄》:能解蛇毒,又能理內傷咳嗽。
2.《泉州本草》:清熱解毒,消炎退腫。治咽喉炎癥,痢疾,高熱。
3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治急性菌痢,胃腸炎,感冒發燒,扁桃體炎,肺炎,瘡癤腫毒,外傷感染,肺結核,毒蛇咬傷。
4.《江西草藥》:清熱涼血,消腫止痛。治膽囊炎,支氣管炎,高血壓,百日咳。
來源
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產地分布
我國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常見栽培,江蘇、陜西亦有引種;原產地可能在南亞。澳大利亞也有栽培。
采收加工
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,曬干。
性狀
【性狀】 本品莖呈方柱形,多分枝,長50~70cm,節稍膨大;質脆,易折斷。單葉對生,葉柄短或近無柄;葉片皺縮、易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3~12cm, 寬2~5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下延,全緣或波狀;上表面綠色,下表面灰綠色,兩面光滑。氣微,味極苦。
飲片
【炮制】 除去雜質,洗凈,切段,干燥。
本品呈不規則的段。莖方柱形,節稍膨大。切面不平坦,具類白色髓。葉片多皺縮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下延,全緣或波狀;上表面綠色,下表面灰綠色,兩面光滑。氣微,味極苦。
性味歸經
【性味與歸經】 苦,寒。歸心、肺、大腸、膀胱經。
功能與主治
【功能與主治】 清熱解毒,涼血,消腫。用于感冒發熱,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,頓咳勞嗽,泄瀉痢疾,熱淋澀痛,癰腫瘡瘍,蛇蟲咬傷。
用法用量:
6~9g。外用適量。
使用注意
【注意】陽虛證及脾胃弱者慎服
【貯藏】 置干燥處。
穿心蓮小故事
相傳達摩祖師跋山涉水從印度來到中國弘揚佛法,遍歷我國的大江南北。一日,達摩祖師及其弟子游歷到我國的廣東嶺南地區時,路遇一老農倒在路邊痛苦呻吟,奄奄一息。便上前詢問到:“老鄉,你這是怎么了?”
老農低聲答道:“我被蛇咬傷了,請大師救救我。”
達摩看到老農痛苦的表情,查看了傷口后,便從隨身攜帶的背囊中拿出小刀,劃開傷口,用嘴幫老農吸出毒血。又從背囊中拿出些草藥,嚼碎后敷在傷口上,并為其包扎好傷口。
達摩及其弟子眾人將老農送回家后,便囑咐他一些注意事項,并給他留下些草藥。老農詢問草藥名稱,達摩只知印度語中的名稱,于是老農便稱這種草藥為印度草。隨后達摩帶領眾弟子繼續游歷,老農將達摩留下的草藥種子種植在自家后山上,并用這種草藥為附近的村民治病。
由于這種草藥味極苦,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苦入心,而這種草藥只要你含入一小片它的葉子,馬上可以感受到那種刻骨銘心的苦,像是直入你的心中,故后人又稱為穿心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