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本草綱目》:“生津一液,止煩渴,治咽喉痛。咀嚼咽汁,能解一切魚、鱉毒。”
2.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開胃,下氣,止瀉。”
3.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一切喉火上炎,大頭瘟癥。能解濕一熱、春一溫一,生津止渴,利痰,解魚毒、酒、積滯。”
來源
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 Canarium album Raeusch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別名
橄欖子、白欖、黃欖果、忠果、黃欖。
產地分布
主產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采收加工
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干燥。
性狀
本品呈紡錘形,兩端鈍尖,長2.5~4cm,直徑1~1.5cm。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,有不規則皺紋。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,質硬。果核梭形,暗紅棕色,具縱棱;內分3室,各有種子1粒。氣微,果肉味澀,久嚼微甜。
飲片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,冼凈,干燥。用時打碎。
性味歸經
甘、酸,平。歸肺、胃經。
功能與主治
清熱解毒,利咽,生津。用于咽喉腫痛,咳嗽痰黏,煩熱口渴,魚蟹中毒。
用法用量: 5~10g。
使用注意
陰虛火旺,咯痰帶血者禁用。
青果小故事
橄欖系橄欖科常綠喬木,北方稱其子為“青果”,南國名之“橄欖”。中國是橄欖的故鄉,其產量居世界之首。
相傳有一位老中醫,醫術相當高明。一天,有個叫黃三的人來看病,他說:“久仰先生大名,今日特來求醫,吾黃胖、懶惰、貧寒,望能妙手醫治”。老中醫暗忖,此“三病”之根在于懶惰,須先將其由懶惰變得勤勞。便告訴他:“從明天開始,你每日早晨去榮館飲橄欖茶,然后拾起橄欖核,回家種植于房前屋后,常澆水護苗,待其成林結果,再來找我”。
黃三遵囑照辦,細心護林。幾年過去了,橄欖由苗而樹,由樹而林,由林而果,黃三終于變得勤快起來了,人也長得壯壯實實。可是他仍然很窮。便去找老中醫。老中醫笑曰:“你已沒了黃胖、懶惰之癥了,你且回去,從明天開始,我叫你不再貧窮”。
次日,果然有不少人前來向黃三買橄欖,從此,陸續不斷,黃三也就不再貧窮了。原來,老中醫開處方時需要橄欖作藥引,而這一帶沒有出產,便想出這個給黃三種治病的辦法。人們都嘆服老中醫的高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