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
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(Oliv.) Diels 的干燥根。秋末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待水分稍蒸發后,捆成小把,上棚,用煙火慢慢熏干。
別名
干歸、馬尾當歸、秦哪、馬尾歸、云歸、西當歸、岷當歸
產地
分布甘肅、四川、云南、陜西、貴州、湖北等地。各地均有栽培。主產于甘肅、云南。此外,陜西、四川、湖北、貴州等地亦產。
采收加工
當歸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,除去莖葉、須根及泥土,放置,待水分稍蒸發后根變軟時,捆成小把,上棚,以煙火慢慢熏干。
性狀
本品略呈圓柱形,下部有支根3~5條或更多,長15~25cm。表面淺棕色至棕褐色,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。根頭(歸頭)直徑1.5~4cm,具環紋,上端圓鈍,或具數個明顯突出的根莖痕,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和葉鞘的殘基;主根(歸身)表面凹凸不平;支根(歸尾)直徑0.3~1cm,上粗下細,多扭曲,有少數須根痕。質柔韌,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皮部厚,有裂隙和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,木部色較淡,形成層環黃棕色。有濃郁的香氣,味甘、辛、微苦。
飲片
【炮制】當歸:除去雜質,洗凈,潤透,切薄片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本品呈類圓形、橢圓形或不規則薄片。外表皮淺棕色至棕褐色。切面淺棕黃色或黃白色,平坦,有裂隙,中間有淺棕色的形成層環,并有多數棕色的油點,香氣濃郁,味甘、辛、微苦。
性味歸經
甘、辛,溫。歸肝、心、脾經。
功能與主治
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潤腸通便。用于血虛萎黃,眩暈心悸,月經不調,經閉痛經,虛寒腹痛,風濕痹痛,跌撲損傷,癰疽瘡瘍,腸燥便秘。酒當歸活血通經。用于經閉痛經,風濕痹痛,跌撲損傷。
用法用量:6~12g。
使用注意
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。
當歸小故事
1.古人娶妻為生兒育女,當歸調血是治療女性疾病的良藥,有想念丈夫之意,因此有當歸之名,恰與唐詩“胡麻好種無人種,正是歸時又不歸”的意思相同。
2.當歸治療妊娠婦女產后惡血上沖,其療效顯著;若發生氣血逆亂,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亂,使氣血各有所歸,因而當歸之名也由此而來。
3.出自地名:當歸的主產地原在唐朝時,岷縣附近叫“當州”,因唐以前這一帶為“燒當羌”族居住之地。當地的特產有一種香草叫“蘄(qi)”,就是當歸,古代“蘄”與“歸”發音押韻相同,所以叫當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