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本經》:主上氣咳逆,結氣喉痹吐吸,利關節,補中益氣。
2.《別錄》:主心痛,脅風,脅痛,溫筋,通脈,止煩、出汗。主溫中,利肝肺氣,心腹寒熱、冷疾,霍亂轉筋,頭痛,腰痛,止唾,咳嗽,鼻齆:能墮胎,堅骨節,通血脈,理疏不足;宣導百藥,無所畏。
3.《藥性論》:主治:幾種心痛,殺三蟲,主破血,通利月閉,治軟腳,痹、不仁,胞衣不下,除咳逆,結氣、癰痹,止腹內冷氣,痛不可忍,主下痢,鼻息肉。殺草木毒。
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樹皮。
別名 :又名玉桂、牡桂、玉樹、大桂、辣桂、平安樹、中國桂皮
產地分布:主產于廣西、廣東等省區,云南、福建等省亦產。多為栽培
【性狀】本品呈槽狀或卷筒狀,長30~40cm,寬或直徑3~10cm,厚0.2~0,8cm。外表面灰棕色,稍粗糙,有不規則的細皺紋和橫向突起的皮孔,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;內表面紅棕色,略平坦,有細縱紋,劃之顯油痕。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外層棕色而較粗糙,內層紅棕色而油潤,兩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。氣香濃烈,味甜、辣。
采收加工:多于秋季剝取,陰干
【性味與歸經】辛、甘,大熱。歸腎、脾、心、肝經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補火助陽,引火歸元,散寒止痛,溫通經脈,用于陽瘺宮冷,腰膝冷痛,腎虛作喘,虛陽上浮,眩暈目赤,心腹冷痛,虛寒吐瀉,寒疝腹痛,痛經經閉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1~5g。
【注意】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慎用;不宜與赤石脂同用。
【貯藏】置陰涼干燥處。
小故事
相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,撫琴吟唱自編的《梧葉落》時,忽感咽喉疼痛,遂用大量清熱瀉火之藥,癥狀得以緩和,但藥停即發。后另請一名醫,見其四肢不溫,小便清長,六脈沉細,乃開肉桂一斤。藥店老板看罷處方冷笑:“喉間腫痛潰爛,乃大熱之癥,豈能食辛溫之肉桂?”便不予撿藥,侍人只得空手而歸。
西施道:“此人醫術高明,當無戲言。眼下別無他法,先用少量試之。”西施先嚼一小塊肉桂,感覺香甜可口,嚼完半斤,疼痛消失,進食無礙,大喜。藥店老板聞訊,專程求教名醫。名醫答曰:“西施之患,乃虛寒陰火之喉疾,非用引火歸元之法不能治也。肉桂用于治喉間癰瘡,屬特殊情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