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治五痔,心痛,眼赤,殺腹臟蟲及熱,治皮膚風,及腸風瀉血,赤白痢?!?/span>
2.《本草綱目》:“炒香頻嚼,治失音及喉痹,又療吐血衄血,崩中漏下?!?/span>
3.《藥品化義》:“槐花味苦,苦能直下,且味厚而沉,主清腸紅下血,痔瘡腫痛,臟毒淋瀝,此涼血之功能獨在大腸也,大腸與肺為表里,能疏皮膚風熱,是泄肺金之氣也。”
本品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.的干燥花及花蕾。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采收,及時干燥,除去枝、梗及雜質。前者習稱“槐花”,后者習稱“槐米”。窗體頂端
窗體頂端
來源
本品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.的干燥花及花蕾。
別名
洋槐花
采收加工
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采收,及時干燥,除去枝、梗及雜質。前者習稱“槐花”,后者習稱“槐米”。
性狀
槐花 皺縮而卷曲,花瓣多散落。完整者花萼鐘狀,黃綠色,先端5淺裂;花瓣5,黃色或黃白色,1片較大,近圓形,先端微凹,其余4片長圓形。雄蕊10,其中9個基部連合,花絲細長。雌蕊圓柱形,彎曲。體輕。氣微,味微苦。 槐米 呈卵形或橢圓形,長2~6mm,直徑約2mm?;ㄝ嘞虏坑袛?shù)條縱紋。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?;ü<毿?。體輕,手捻即碎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苦,微寒。歸肝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涼血止血,清肝瀉火。用于便血,痔血,血痢,崩漏,吐血,衄血,肝熱目赤,頭痛眩暈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5~10g。
【貯藏】置干燥處,防潮,防蛀。
小故事
”槐樹,槐樹槐,槐樹底下搭戲臺,人家的閨女都來了,俺的閨女咋不來……”這是流傳在碭山一帶的童謠。
槐樹為仙樹,槐花仙子總是借槐花的裊裊香氣走出南天門,洞察人間的凡事?;睒湎麓钆_唱戲,有迎接仙女下凡之說。特別是“三月三”這一天,平時很少露面的大閨女小媳婦也都可以從娘家婆家走出來看戲。
莊有一大戶,清早就套車去接閨女,太陽丈高,沒見人影,于是又差大領前往看個究竟,大領正猴在樹上等著看戲,聽到吩咐,急忙下來,趕到地方一瞧,原來姑娘鼻子出血,家人正熬藥診治,啥法都試,就是不止。中見大領滿頭滿身沾的都是槐米,心想:槐為“鬼木”,也許此花可以治這邪癥,于是吩咐家人在藥中加點槐,可姑娘服后,效果不佳。一家人嘰嘰喳喳相互埋怨,大領見狀,急忙說:“吵,吵,吵吧!吵到黑,就有好戲看了……”郎中一聽:“對呀!‘凡血見黑則止’,槐米為何不炒焦再用呢?”于是又重新制劑,果然見效。領一看:呵,我來得還正是時候,趕快套車走人,說不定還能趕上看戲。
所以,童謠后面還有一段詞:“……說著說著來到了,穿著布鞋打箍拐……”因為血病初愈,不敢見風,姑娘穿戴整齊不說,走路還蹣蹣跚跚的。童謠末尾唱到:“……妮,妮,哭啥來?‘攤個女婿不成才’……”原來,姑娘通過槐米之事相中了大領,至于后來如何?與中藥傳說無關,不再詳敘,但槐米炒焦使用,確實是大領無意中提醒的,直到現(xiàn)在還在延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