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“千金難買老來瘦”,但在醫生看來,老年人“胖點”更健康!
老人應該適當“囤”點肉
近日,一項發表在《中華老年醫學雜志》的新研究顯示,老人適當“胖一點”,有利于其更長久地保持健康。
該研究共納入1950位老年科住院患者,年齡跨度是60~103歲,平均體重指數為23.4。
研究人員根據體重指數將參與者分為5組:低體重指數組(小于20)、正常組(20~24.9)、超重組(25~27.9)、輕度肥胖組(28~29.9)、肥胖組(大于等于30)。
北京醫院老年科研究人員對參與者身體功能相關指標進行綜合評估,包括日常活動能力、認知狀態、睡眠、吞咽功能、握力、抑郁程度等。
結果顯示,體重指數過低是老年人身體各項功能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,超重或輕度肥胖人群反而具有較好的功能狀態。
事實上,老年人太瘦,即體重過低,往往意味著存在營養不良、肌肉萎縮等問題,跌倒、骨折等風險也相對較高。
相反,對老年人而言,“微胖”反而更能耐受疾病帶來的身體消耗。
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《中國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指南》也推薦:中國高齡老人BMI(體質指數)適宜范圍為22至26.9。
體重指數怎么算?
體重指數(BMI)=體重(公斤)÷身高(米)的平方
例如,身高175厘米,體重70公斤,體質指數為:70÷(1.75×1.75)=22.9。
老年人如何保持營養充足?
01
保證食物品種豐富
老年人的日常飲食應該做到種類豐富,每天應進食12種以上食物,每周應進食25種以上食物。
主食:除了米飯、面條、饅頭等,還可以增加全谷物、薯類食物和雜豆的攝入。
蔬菜:做到餐餐有蔬菜,盡可能換著吃不同的蔬菜,多選深色的葉菜。
水果:每天應有200~350克水果的攝入,新鮮應季水果為佳,經常更換品種。
02
攝入充足的蛋白質
動物性食物,包括畜禽肉、蛋類、水產類、奶類及一些動物內臟,均含有較多的蛋白質,可有效減少貧血、肌肉衰減的發生。
老年人每天應攝入120~150克動物性食物。
同時,還可經常食用大豆類食物,如豆腐、豆腐干、豆皮等,其口感細膩,富含優質蛋白質,建議每天攝入相當于15克大豆的不同豆制品。
03
學會共同進餐
所謂共同進餐,就是“吃飯有人陪”,陪同進餐的對象可以是家人、朋友,一起制作和分享食物,保持積極、樂觀的情緒。
已有研究得出結論,共同進餐可以降低老年人體重減輕的風險。
體重下降往往意味著身體脂肪和肌肉量的減少,老年人的肌肉量和肌肉力量下降到一定程度,醫學上就稱之為肌肉衰減綜合征。
肌肉衰減綜合征可導致老年人日常活動能力下降、跌倒風險增加,與老年人的死亡率密切相關。
04
保持合理運動
各年齡段的老年人都應該天天活動,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多到戶外活動,但要量力而行,不宜強度過大。
合理的運動結合共同進餐,有助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。
05
少鹽少油
目前研究發現,食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、卒中的發生風險。
老年人常?;加卸喾N慢性疾病,應限制食鹽和脂肪的攝入,每天攝入食鹽應不超過5克,烹調用油25~30克,可在制備食物時使用定量鹽勺及油壺。
另外,要警惕“隱形鹽”的攝入,如醬油、豆瓣醬、豆腐乳及咸菜等。
這類食物鹽含量較高,老年人應慎重選擇。
06
控糖限酒
老年人要盡量少飲酒或不飲酒,任何形式的酒精對人體健康都沒有益處。
同時,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,建議少選擇或不選擇含糖的加工食物,如甜飲料、餅干、糕點等。
07
定期監測
建議老年人定期監測自身營養狀況,一旦發現營養風險及營養缺乏,應及時調整膳食結構,必要時在專業人員建議下使用營養補充劑。
小貼士
對于年齡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,由于胃腸道消化能力減弱,且常伴有進食量減少。
建議選擇優質、細軟及多樣的食物。
對于正餐攝入不足或早飽的老年人,可實行三餐兩點或三餐三點制,適當加餐有助補充營養,可選擇奶制品、水果、堅果等健康的食物加餐。
高齡老人由于咀嚼、吞咽等功能下降,可多選擇蒸、煮、燴等烹飪方式,將食物煮軟燒爛,并將食材切小切碎,烹飪的時間稍微長一些。
高齡老年人只要身體允許,每天運動必不可少,可注重平衡能力、靈活性和柔韌性鍛煉,如打太極拳、練八段錦等;身體欠佳的高齡老年人,可以在家人幫助下進行身體活動,如做毛巾操、拉彈力帶、舉啞鈴等,增強心肺功能,預防肌肉萎縮。